常言道:“人老腿先老”,下肢肌肉承担了支撑身体、维持姿态、保障行走等重要功能,其肌肉占比也达到了人体总肌肉量的60%以上。
对男性来说,下半身的健康状况更直接反映了身体的衰老程度,日常生活中不妨自行检查,倘若出现了5个常见的变化,那或许便意味着衰老已悄然而至,及时采取合理措施,方能“及时止损”。
1.下肢力量不足
随着年龄的增长,特别是45岁以后的男性,其肌肉质量和肌肉力量往往会加速衰减。由于身体内雄性激素合成释放量下降,以及肌肉蛋白生成速率减慢,肌肉流失便难以控制,并最终导致下肢力量衰退。
长期的肌肉量减少可能会导致下半身,特别是大腿肌肉的萎缩,使得步态不稳,行走困难,并逐渐发展为“步履蹒跚”。因此,日常生活中若发现自身的步频、步距难以保持稳定,且稍微走两步就有肌肉酸痛感,那便应当注意是衰老的征兆。
展开剩余67%2.关节问题
伴随着年龄的增长,关节以及软骨会逐渐磨损,而负责润滑的间隙液也可能释放不充足,这都会导致关节疼痛和僵硬。特别是膝关节和髋关节这两处,往往是最易磨损的位置。关节问题会影响行走与锻炼的舒适度和流畅度,降低整体运动能力。
同时,关节劳损还可能成为关节炎与风湿病的诱因,若不想遭受关节肿胀疼痛,还应尽早将调理纳入日程。
3.骨质疏松
研究表明,人体对钙质的吸收效率在35岁之后便会不可逆的呈现下降态势,因此常有人说:“补钙应当趁早”。钙元素是骨骼与牙齿的主要构成物质,钙质流失会导致骨密度下降,并加大例如骨折、骨裂等病况的突发风险。
因此,在感到下肢骨骼强度降低后,便应采取钙剂、维生素D补充以及适度锻炼的联合疗法,及时延缓钙质流失速率,方能有备无患。
4.赘肉增加
伴随着细胞活性与肝脏功能的降低,中年男人的基础代谢速率也在不断降低,这就会导致,即便是摄取同等分量的脂质与碳水,相较于年轻人,中老年群体也会囤积过多的热量与脂肪。反馈在身体上,便是大腿与腰腹为主逐渐“厚实”的富贵肉。
从医学角度来看,这种脂肪分布状况被称为中心性肥胖,长期在此状态下,会增加人们罹患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风险。而且,大腹便便、体态臃肿也有损个人形象,应当加以避免。
5.性功能下降
男性变老的另一大特征是性功能衰退,包括勃起障碍与性欲衰减。据分析,此类情况与血管健康、内分泌稳定性以及慢性疾病都有关联,是综合性衰老的表征。
此外,泌尿功能也能反馈衰老程度,像是前列腺炎症、尿频尿急尿赤痛,都是典型的“老人病”,若有上述情况发生,切莫逞强,尽早就医寻求合理疗法才是正解。
【本图文由“熊猫医学”新媒体独家原创出品,作者棉花,未经授权,请勿转载、复制】
发布于:湖北省铁牛配资-股市五倍杠杆-买股票加杠杆-杠杆买股票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